首页 > 技术 > 年轻人受蛊惑陷传销泥潭:赌徒心态无法自拔
币圈观察  

年轻人受蛊惑陷传销泥潭:赌徒心态无法自拔

摘要:每次行动过后,打传办的办公室里总是蹲着一群稚气未脱的青少年。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摄  前晚至昨日,根据手机定位情况,茂名市公安河东派出所、站前派出所开展传销窝点清
\

  每次行动过后,打传办的办公室里总是蹲着一群稚气未脱的青少年。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摄
  前晚至昨日,根据手机定位情况,茂名市公安河东派出所、站前派出所开展传销窝点清查行动,共端掉分布在尚谷车村、岭嘴村、华侨新村的窝点3个,查获传销分子33人,其中解救17人,其中1名河南籍女孩张晓为来茂寻亲家长的亲属。所有解救人员经移交茂名市打传办登记后,将送回家乡。在前昨两日抓获的传销分子中,执法部门已经调查出6名头目传销情节较为严重,已转交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当时都睡觉了,大家放松了警惕,也没有人放哨。”前晚11时,张晓在睡梦中听到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开门后,河东派出所几名民警随即将10余名传销者控制并带到派出所。
  巧的是,昨日凌晨,张晓的父亲张军随众寻亲家长在河西一带蹲点,发现一个高瘦男孩董鹏正跟另一名传销分子交谈,家长一行人跟上去,两人警觉,董某立刻逃跑,另一名男子刘某则殿后假装打电话。漆永走上去欲听电话内容,对方质问后一拳打来。漆永手部受轻伤,一群家长随即上前将刘某强行制服并扭送河东派出所。
  据了解,董鹏是来茂寻亲的一位家长的儿子,也是另一名失踪孩子董玲的介绍人,董玲则是漆永的女儿漆泉的介绍人。这三位家长接听孩子来电时,收到的几个手机号码都相同,因此很可能是在同一个窝点。但刘某一直不肯招认董鹏住处。
  昨日早上,河东派出所。“主任叫我写假名,免得让人查到,出去就没事,”张晓在派出所签名时,怯于同事人数众多,正准备照办,但无意中看到寻亲家长提供的几张照片中有自己,她心头一颤。这时,张晓的舅舅在外面大喊她的名字。她探出头来,看见自己的舅舅和父亲张军。父女终于重逢。“难道理发带来了好运?”来茂近一个月,张军一直没有女儿窝点的线索,刚理了一头短发后,就得到喜出望外的消息。
  张晓一个月前被工友以介绍好工作为名骗到茂名,随后整天被困在房子里,没收手机,难以脱身,绝望之下她屈服愿意“入行”。但由于家人一直没有按要求付钱,张晓发展了一个下线,介绍了另一个工友进来,“才可以签单入行”。
  随着陆续有孩子被找到,前昨两日,江西南昌的家长熊某和湖北随州的家长刘某相继来茂名打传办报案,其中后者的女儿为研究生毕业,今年3月辞掉深圳4000多元月薪的工作来到茂名。
  此外,前日获救后不肯回去的谢娟,经过看录像接受教育,以及家人一夜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随表哥踏上归途。(文中传销人员均为化名)

  新闻纵深

  这些小孩啊,不懂事,瞒着家人就从外地过来了”,翻开打传办涉嫌传销人员登记表,年龄一栏的数字在“16到25”之间摆动。每次行动过后,打传办的办公室里总是蹲着一群稚气未脱的青少年。
  “为什么总是年轻的孩子被骗过来,还不肯离开?”连日来,这些谜团一直悬在寻亲家长头上,他们叹息这些误入歧途的青春缘何执迷不悟。

  传销如何蛊惑孩子心?
  选定“邀约”对象


  “每逢国庆、春节等长假之后,来报案的外省家长就特别多。”一名打传队员告诉记者。这群年轻人为何而来?“给你介绍一个好工作”,“找你过来茂名玩几天”,记者采访陷入传销窝的孩子时,这些是最常听到的句式。
  昨日解救的失踪孩子张晓,19岁,原来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经常加班到晚上9时多,工资只有1000多元”。一个月前,一名前工友介绍她来茂名做办公室文员,工资近2000元,还很轻松,她就南下了。
  刚刚报案的江西家长刘某所述也颇有代表性。其女儿24岁,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本在深圳一外资公司工作,月薪四五千。“受金融危机影响,工资降了1000元,女儿不甘心,听一个同学劝说辞工到茂名。”
  ……
  在传销组织内部,通过电话把亲朋好友骗来的这种方式,称为“邀约”。
  “为了保证组织的素质,并不是对所有人可以都邀约”,在多本传销培训笔记上列明适合“邀约”的人:不安于现状,有野心,想发财;怀才不遇,极力寻求机会的人;刚毕业的学生、打工仔……在所有可以“邀约”的人中,亲人被作为最适合的人群。
  “不安于现状,有野心,想发财”、“极力寻求机会的人”,是许多初出茅庐学生的性格特性。于是同事、亲戚、老乡、同学,甚至男朋友,这些年轻人普遍的关系网,就成为传销者邀约的重要来源。

  人身禁锢频繁洗脑

  在“邀约”的对象来到茂名后,传销分子便开始了他们所谓的“运作”过程:通过请客、陪玩等获取对方信任后,将其带去住处,以“借手机充电或打电话”等借口拿走新人的手机。
  “一开始,他对我们很好的。”焦盈告诉记者,这也是她被禁锢多日但并不逃跑的原因。“后来我看一些培训资料说,就是要一到那里,就让你有家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灌输业务知识,洗脑。”
  这时,一些级别较高的“主任”会对其进行“教育”:花10天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并始终强调“了解并不等于参与”,还保证了解完后想走就走。但在10天过后,“主任”会问一些对方完全不懂的“行业知识”,回答不上来便被认为是“没有认真了解”,就还要继续“了解”。
  按照多名曾深陷传销的女孩说法,给家里打电话前必须写好“电话稿”,即跟对方讲话的内容,甚至有人审核这些内容是否有纰漏并旁听。
  “我整天都呆在房间里,上个厕所,都有人跟踪我。当时我也想逃走,但手机不让我拿,又不让我出门,我根本没法逃出来。”当张晓开始意识到失去人身自由后,已“插翅难逃”。

  清醒过来但深陷难退

  记者随打传队端点所见,传销窝点的寝室总是十几人挤在一起“打地铺”,厨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景象:里面堆满了一筐筐的青菜叶、土豆等,没有肉,也几乎看不到油盐等佐料。
  然而,就是这样简陋的环境也没有让许多传销年轻人清醒过来,“2年赚650万”、“艰苦炼就一个老板”……对于许多涉世未深的孩子,天天有人向她脑袋重复这些东西,又没法逃出来,“久而久之也迷糊了,”打传队员分析。
  其后,“主任”、“经理”就要求业务员存6000元到1.5万元到一个银行卡里。“说卡是自己的,其实是别人保管”,谢娟说到,而且需要用卡里的3000元购买一套西服或一样化妆品,这些就是所谓的产品。“这显然是不划算的,”焦盈说道,这时要想赚钱,只能发展人头,D级别可以25%的提成、C级别30%,主任45%,经理75%……
  传销者已经陷入了自己的发财梦,而坚持没有存钱的孩子,传销分子就开始以向家人短信恐吓、不交钱就不放人等胁迫方式敛财,这时洗脑后的“新人”自由受限,往往只能照办。

  无法自拔的赌徒心态

  为何一旦深陷传销就无法自拔,谢娟执迷不悟时的一段陈词颇有启迪。
  “家人辛苦找我,我很伤心,但我没有做犯法的事,我没有做错事,我要赚钱证明自己。”谢娟说,她已经让家人存了15000元在自己的卡里,这个卡被上级拿走了。“你赚到钱吗?”她摇头否认。“发展了3个人,她已经是D级(E级为最低),可以拿提成了,就不想退出”,焦盈告诉记者。
  “她已经被洗脑了!”打传队员指出,“短暂的辛苦赚一辈子的钱”这些写在培训笔记中的“名言”,正是传销分子常常用于洗脑的谬论,“对于家境清贫、容易被外人看不起的农村孩子,在传销组织里点燃了他们的‘理想’,就很容易沉溺进去。要防止这种情况,平时家庭、学校的教育很重要”。
  “不赚回那1.5万,就觉得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打传队员这样剖析孩子的心态,甚至明知误入歧途也要继续。
  “年轻人多争强好胜,在传销时就像有赌徒心态。”苦苦劝说的家长连连摇头。在几批被带回问话的传销分子中,记者都能认出几张熟悉面孔,他们都是多次被捉放后继续传销的农村青年。

  为何陷入传销泥潭?

  在获救的年轻人中,记者也遇到不少不受传销分子蛊惑的例子。
  “我在电视里看过介绍传销危害的节目,学校里也专门给我们上课讲过。”禁锢多日的时候,焦盈一直没有动摇自己的思想。来自福建的小蔡家境不错,收入稳定,此前被同学“带来茂名玩”,在窝点呆了一段时间,一直不为所动,“这里什么都不好,赶快回家。”
  被数不清次抓获后,广西刘崇却犹豫是否回家,他已经做传销一年了。“家在农村很穷,之前做木工钱也不多,这里交了1.5万,现在还发展不到下线,没钱赚,但天天有饭吃,也可以。”
  对这两种差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等专家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些年轻人甚至大学生陷入传销泥潭,间接反映了一些社会群体就业、经济、生存压力大。传销组织的“魔咒”满足了一些人的心理需要,让其觉得有成就感和自尊感。有关部门如能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及时减压、解困,会有积极作用,也要向他们加强传销有害的教育宣传。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副教授称,义气、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空虚是年轻人陷入传销泥潭的三大原因,“此外,就业、生存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实习生高巍)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