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区块链蒋国飞:区块链的本质是解决信任构建问题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区块链从非主流走向聚光灯下,除了政策面“加持”,亦少不了互联网“大厂”前赴后继的投入助推。
在大厂区块链之路上,蚂蚁金服自2015年以“兴趣小组”的组织形式入场,到2016年底建立起独立团队。得益于前期多年不计成本的技术投入,以及基于支付入口优势对线下各类场景的触达与理解,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探索三年时间内在50多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落地,并立下“不让任何一个实体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掉队”的Flag。
这究竟是不是一句“大话”,或许还需要时间验证,但阿里经济体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支付宝触及的庞大产业横截面,确实为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探索提供了绝佳土壤。作为蚂蚁金服团队中最能“烧钱”的人,蚂蚁区块链团队负责人蒋国飞坚信:2020年将是产业区块链开场,千万日活的应用将走入大众,产业爆发的真正拐点也不会太远。
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蚂蚁金服在区块链上的探索未来将进一步侧重生态联合、进一步推进商业生态形成、进一步脱虚向实,组织人和更多产业找到标杆应用是关键。
解决最底层的信任
《中国经营报》:蚂蚁金服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一,甚至还一度引发业界对专利申请的一些争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判断一家机构区块链业务的实力?
蒋国飞:区块链领域和其他技术一样,发展阶段不同,考量的指标或呈现的技术形态都不一样。比如2019年是商业化加速的一年,我们要看应用落地是否真的解决了行业痛点,以及在这之前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4月17日,阿里巴巴(支付宝)全球区块链专利数累计2344件,覆盖16个国家,连续三年是全球NO.1。其中62%是核心专利,在底层,共识算法、隐私保护、管理、存储;38%是聚焦业务逻辑。不管是分层架构还是规模化系统、跨链、存储、密码、硬件隐私保护,各个环节都需要极大投入,专利因此产生。我们申请专利本质上不是为专利而专利,而是聚焦核心技术深化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知识”。
想真正做成规模级区块链应用,涉及底层很多基本技术。海量的流量需求逼着我们思考。目前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可以支撑“10亿账户×10亿交易量”,是生产级的平台,可以支撑全天10×10的平台系统,并实现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PPS),这些组成了商业化加速的前提条件。
《中国经营报》:除了在专利申请数量上,你们技术落地场景也比较多。蚂蚁区块链在选择落地场景时的原则是什么?哪些场景是可用可不用,哪些必须用?相较于其他时间轴、数据库这类既有技术,区块链的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蒋国飞:蚂蚁区块链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物流、城市治理、医疗等行业。目前已经落地近50个场景,在区块链+新零售、区块链+公益、区块链+政务民生等领域都有很深入的创新实践。
蚂蚁金服在区块链领域的“三做”“三不做”原则。要做的包括 :第一,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第二,专注于区块链的技术特别是在应用中的技术障碍需要消除;第三,建立区块链生态,希望和生态伙伴一起做区块链。不做的包括:第一,不做空气币;第二,不做违法技术应用;第三,不做不利于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行为。
区块链不可替代之处,也是它最有魅力的价值,是解决规模化复杂协同最底层的信任。这也是极大提高协同效率、极大降低协同成本的前提。
我们发现:凡是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的办事场景,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从我们目前落地的案例看,绝大多数是协同节点多、链路长的场景,落地效果证明:区块链技术能极大提高协同效率,极大降低协同成本,从而助推了协同的规模化和复杂化。
展开来说,基于时间轴数据库的技术只能解决事后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找证据是可以的,但你解决不了事中的问题。共识的本质是在事中,就是中间,比如说交易发生的一秒,是需要共识的,那个节点要达成一致,否则走不到下一步。
传统的方式是,错误已经发生了,记下来去追溯,这是不同的:一个是你把所有东西记下来,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去追溯,但事情发生了;一个是在事中以共识机制防止这个事情发生。解决互联的问题有很多技术,回到区块链本质,还是为了解决信任构建机制。
区块链产业中有不同分工,蚂蚁的核心是做平台,打造自主可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级区块链平台。
《中国经营报》:场景落地上,在对抗疫情的战役中,很多观点认为区块链在很多相关场景上的解决方案“迟到”了,比如疫情的追踪预警、医疗物资的分配、善款的流向,你怎么看?
蒋国飞:迟到之说,也可以看作另一种期待。我们也看到各方在呼吁使用区块链技术,这说明越来越多人在理解这项技术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在发挥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价值上,刚刚开始。
在此次“全民战疫”中,从采集信息、疾病防控到物资调配,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例如信息疾病的防控,区块链所提供的不可篡改、可信、可追溯的能力,得到了应用。今年2月山东财经大学与蚂蚁区块链合作开发的“区块链疫情采集监测系统”正式部署线上运行,可以分布式在线搜集确认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态以及外出情况。
再比如,物资调配及分发上一度遭到民众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也不够透明,缺乏公信力,而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可以记录物资流转信息,让捐助变得透明,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案例实践。
根据商业需求选择平台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百度、京东、微众的区块链都做了底层开源,蚂蚁区块链在开源方面怎么设想的?从行业角度讲,开源的出发点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
蒋国飞:蚂蚁金服平台上是支持开源的,我们是一个平台支撑N个应用,今天我们提供开源和不开源两种选择。蚂蚁区块链坚持自主创新,也支持其他区块链平台。开源的结果有好有坏,不必过于纠结于平台是否开源,而是要根据商业需求选择需要的平台。
(与开源相比)蚂蚁提供开放平台、开放生态、更好标杆应用跟整个社会分享,可能对产业发展要重要得多。很多人在寻找区块链的核心价值,这个价值里怎么组织人和更多产业找到标杆应用是关键。
目前蚂蚁区块链BaaS平台已通过跨链服务,实现了内部的互联互通,同时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和跨链服务,对于外部的互联网上的可信数据源进行访问。
我们在全球业界是第一次推出开放联盟链,开放联盟链是介于联盟链和供应链间的一种区块链,与面向企业级的BaaS平台相比,蚂蚁开放联盟链更侧重面向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开发门槛更低,可以低成本获得使用权。开放一直是蚂蚁很坚定的方向,我们未来还会升级开放策略,进一步把蚂蚁区块链技术开放给全行业。
《中国经营报》: 蚂蚁区块链业务有营收的KPI吗?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是如何做产品化输出的?客户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服务?
蒋国飞:尽管我们当下进展还不错,但还没有急于谈收入。区块链和产业实现规模化的融合才刚刚开始,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未来能给用户、客户带来多少创新、多大改变。阿里投入新领域、新技术都是这样,让别人的生意更好做,我们也会活得好。
《中国经营报》:与原生区块链公司相比,大厂进军区块链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路径打法有何不同?行业协作上一般如何分工?
蒋国飞:大公司有更多技术能力、整合能力、生态链接能力,我们不认为区块链行业进入了竞争的阶段,我们需要更多朋友一块做,包括友商,也欢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
《中国经营报》:区块链从一开始就有两类阵营:公链和联盟链、或者说币圈和链圈,一部分人认为没有激励机制、没有token的区块链并不能达到颠覆性的价值,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蚂蚁联盟链应用案例中,是如何让各方参与进去并获得价值回报的,怎么去建设这个治理机制?
蒋国飞:区块链涉及N方,构建过程中可以看到行业协作各方价值。产业区块链清晰以后自然而然会产生更多标杆,这时候拐点就会出现,有点像极限路径,局域网也是逐步深化走向价值互联网的。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