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通信“十四五”规划中的区块链
2021年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共包括4大部分、26条发展重点,描绘了信息通信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未来五年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区块链在此次文件中被提及12次,区块链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拓展数字化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
区块链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是区块链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提出要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如5G、千兆光纤网络、移动物联网等;部署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设施,包括如数据中心、云计算、区块链等;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这并非区块链首次作为“新基建”组成部分被提及,早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畴。对信息通信行业而言,“新基建”是促升级、优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新基建”拉动投资需求激活信息通信产业,给信息通信行业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提供了基础,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区块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和区块链服务平台,作为信任工具起到价值传递的作用,为数据共享、数据安全、数据可信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推动数字资产价值化,是数据与算力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还将充分利用分布式、隐私保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云计算、车联网等融合,使传统工业通过数据共享更加智能,优化云平台中的资源分布,实现车联网中的安全通信,从促协同、降成本、保安全方面为“新基建”赋能。
二是区块链是数据要素流动和应用创新关键技术。
《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和应用创新,推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整合应用。随着数据资源价值认可度上升和大数据产业链日趋完善,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资产化、资产数据化的趋势开始逐渐蔓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加速数据流通有助于拓展数字化发展空间,是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此次规划提出深化数据要素流动,支持数据开放合作,鼓励依法开展数据交易。区块链能够利用数字签名、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实现数据确权,有助于加快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利用隐私计算实现数据要素的隐私保护,通过溯源机制为数据要素传输提供保障,推动数据安全交易。由此可见,区块链是促进数据开放,推进数据要素流通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是区块链助力探索数字化发展新空间。
《规划》提出要拓展数字化生活、生产和社会公共治理领域新应用,加快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生态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透明可信、隐私安全保护等技术特性有助于铸造可靠的数据传输途径和牢固的数据安全屏障,在推动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必将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探索数字化新空间的有力工具。2020年以来,区块链在金融、政务、司法、医疗、产品溯源、社区服务和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随着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区块链对传统制造业、软件及信息化产业等支柱性产业改革升级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区块链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将“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提出“区块链等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要求,由此可见区块链在推动信息行业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也对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提出要求。
一是明确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规划》提出以下3方面内容:
1.推进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区块链运行环境和底层技术服务。
联盟链是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的一种系统形态,通常由多个中心控制,是若干组织一起合作维护的区块链,联盟链一般需要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与公有链相比,联盟链对数据开放程度的掌控更加灵活,对于隐私的保护性更强,也更易于监管,更适合行业和企业应用需求,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方向。区块链面临建链成本高的问题,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网络能够极大降低区块链应用的开发、部署、运维、互通和监管成本,还能为开发者提供公共区块链资源环境,有助于开源社区的形成,促进区块链技术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在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官方机构和企业正积极规划研发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网络,2020年4月,中国区块链网络基础设施BSN正式在国内进入商用阶段。
2.构建基于分布式标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同构链和异构链的跨链互通,提升区块链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能力。
分布式标识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唯一标记一条数据的ID,标识是接入网络的前提,分布式标识可被视为机器、设备等对象进入区块链网络的“身份证”,为上链的组织、个人、设备等主体提供唯一标识。现阶段,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的标识编码和解析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多种标识体系并存给互联互通带来困难,增加安全隐患。构建分布式标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能够解决由于标识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孤岛问题和行业间标识属性不同带来的安全风险漏洞问题。分布式标识是工业、医疗、征信等领域实现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能够实现身份认证、资源分区与管理、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查询与共享。除了分布式标识,区块链系统间还应支持同构链和异构链之间的互通。从区块链中的联盟链来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业务割裂以及由底层技术不同造成的多链难以互通的新问题。跨链技术是改善上述问题、实现价值互通的关键,它将改变联盟链分散自治的局限性,实现联盟链的向外拓展,促进同构链和异构链的跨链互通。因此,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需要可靠的跨链互操作协议,实现不同可信源的便捷接入和可靠操作。现阶段的主流跨链技术主要有公证人技术、侧链/中继、哈希锁定等,主要致力于解决可用性问题,对于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较为匮乏,跨链技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支持云化部署的通用型和专用型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布局区块链即服务(BaaS)云服务平台。
融合了云计算的区块链应用具有灵活、易用、可扩展的特点,降低区块链技术准入门槛,基于云化部署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可以有效连接网络设备和系统,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实现数据的快速灵活访问,对打造开放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根据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的应用范围,可将其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为面向多领域提供安全防护、标识管理、运行监管等通用型应用的服务平台,如我国部分城市正在建设的城市级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专用型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针对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司法等专一应用领域提供服务的平台,如金融领域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研所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此外,企业级BaaS平台降低技术开发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区块链应用提供便利,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有效解决了区块链的算力问题。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的云平台资源,纷纷推出一站式区块链即服务功能,如百度超级链BaaS平台、京东至臻链BaaS平台等。
二是强化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
《规划》提出要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被提及,要求加强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融合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中提出要重点推动加密算法、分布式、智能合约、共识算法等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具体来说,应逐步将区块链加密算法替换成更为安全的国密算法,通过掌握区块链核心技术的自主权来进一步保障区块链安全,其算法强度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以应对运算速度大幅提升对算法的冲击。通过对共识算法、智能合约进行改进以提高性能,改善区块链在大规模应用时出现的性能下降问题。此外,还应在跨链技术、资产链上链下数据同步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目前,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区块链发展上更偏重应用,在核心技术上仍有不足。因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多方面尝试,攻关核心技术,占据主动地位,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三是利用区块链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
《规划》提出要推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整合应用。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协议和基于智能合约将确保规则的可信执行,与大数据通过技术整合,保证了用户的数据主权,能解决大数据发展中的隐私保护与数据流转之间的矛盾,在低信任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数据确权和数据交易,促进数据开放与流通。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借助其强大算力和智能算法实现对数据价值的快速、深度挖掘。《规划》在大数据应用方面重点提及工业领域,提出利用大数据推动产业监测分析,推动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作用。除了工业领域,区块链与大数据还可以融合应用于政务、医疗等领域,将会加快我国政务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间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开放和互联互通,助力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应加快理论成果转化落地,持续深入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
四是加强区块链技术新业务监管。
《规划》提出要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监管,建立面向新技术新业务的技术手段,跟踪监测新业务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业务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中,其应用范围从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向能源、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扩展。数字金融、NFT、加密货币等新业态的出现使得风险更加多样,必将推动业务监管模式的变革,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监管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出台《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中提及区块链监管的相关内容,但监管政策以规划、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指导性明显,适用性不足。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商业模式变化,将会出现更多新的业务场景,区块链监管应该在推动行业垂直领域应用规范性方面加强监管。
来源:通信产业网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