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fatbtc交易网官网1.81版】如何理解Web 3?
币链  

【fatbtc交易网官网1.81版】如何理解Web 3?

摘要:Web 3到底是什么,它有哪几个关键趋势?它有什么值得努力的愿景?

本文清晰地阐述了 Web 3到底是什么,它有哪几个关键趋势?它有什么值得努力的愿景?但本文也清晰地阐述了要达到Web 3的愿景,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比如去中心化应用的用户体验,扩展性,成本,治理,监管,需求规模等,问题重重,但这不妨碍它是一个值得前进的方向。Web 3技术中很重要的是区块链和加密技术,这些基础设施的能否取得突破与Web 3愿景能否实现息息相关。蓝狐笔记清楚区块链技术发展还处于早期,但也相信这么多人努力会终归会有突破。

Web3

互联网正在改变。 

过去十多年,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趋向于中心化。如今,少数公司控制着搜索、存储个人数据、管理在线身份以及沟通的平台。 

与此同时,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技术正在科技行业的边缘发展着,这里有信息加密和数字货币。在这个松散的社区中,“Web 3”已经成为一个笼统术语,它有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互联网愿景。 

在这个新的互联网上,可以实现资金和支付的本地数字化,去中心化应用与中心化应用相竞争,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个人身份和数据。 

但是,我们很难清楚阐述它的实际内容。“Web 3”跟之前的互联网时代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去中心化”?为什么它重要?这些新技术如何运用?为了实现扩展性,我们已经花费数年时间构建基础设施——但谁会用这些基础设施,为什么要用,为什么有人会关心它? 

这篇文章目的在于清晰简明阐述“Web 3”,我们讨论构成Web 3的许多项目背后的核心理念,并调查三个关键趋势。本文不是对未来的预测,未来是动态的:我们必须作出正确抉择,促成我们想要的世界。本文描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一个值得构建的未来,一个路径清晰的未来。 

Web 3改革

互联网之前经历过重大的转变。这些转变扩展了性能、功能、规模,从文字互联网进入流媒体视频互联网,从静态网页进入全功能应用,从列表服务进入全球社交网络,推动了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 

随着网络的成熟,我们逐步趋向于依赖少数几家公司。Google提供了最快和最便利的搜索服务,获得74%的搜索流量控制权。Facebook构建了最大的社交网络,获得了对22亿人在线身份的控制权。 

Web3 与上一代的互联网转变不同。Web 3的核心不在于速度、性能或便利性。实际上,很多Web 3 应用跟今天的应用相比,还非常慢,也不便利。 

Web3是关于控制。它事关谁来掌控技术和我们日常的应用。它正在打破塑造网络近十年的动力:便利和控制之间的平衡。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动力,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使用网络意味着被监视,使用社交网络意味着我们把个人数据交给平台。怎么可能有其他方式呢? 

但Web 3拒绝接受,它认为可以从互联网中获益,但无需将控制权交给少数公司。上述的动力并非宇宙铁律,它只是当时情况下科技的产物,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作出的选择。 

Web3 是一项运动,它旨在构建不同的技术以作出更好的选择。Web 3不是试图取代网络,而是保持我们喜欢东西的同时改变它的底层架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其中的项目看上去可能完全不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Web 3是一组旨在重构互联网控制权的技术。其中包括金融项目(加密货币),基本通信技术(端到端加密信息传递),大众消费场景(开放社交网络、p2p市场),关键互联网设施(去中心化DNS)。 

Web3 不仅包括加密货币、区块链以及其他基于加密经济学的产品。它包含任何有利于改变互联网中心化和让用户获得对数字生活控制权的技术。但是,我们相信如下技术是当今Web 3 的最重要贡献者,由此本文将重点阐述。 

Web 3的三个趋势

这篇文章我们提及三个趋势,讨论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首先,金钱(货币)会成为互联网的原生功能。其次,“去中心化”应用将赋予用户新的能力。再次,用户会获得对自己数字身份和数据的更多控制权。 

重要的是记住,每个提及的趋势都是推测。不可避免,Web 3 会包括我们无法预想的技术和应用,我们下面讨论的技术和应用会与我们今天想象的不同。 

1.  金钱(货币) 

在Web 3看来,金钱(货币)是互联网的原生功能。过去,互联网只是线下传统金融系统的门户。但加密货币从根本上是数字的——发送交易并不需要与线下系统交互,它只需通过互联网发送传递。我们未来会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金钱”只是互联网上的一种执行事务:转账或收款是任何软件都可以做的事情,通过扩展,只要有网络和电话任何人都可以完成。 

数字支付将解锁之前不可能实现的新商业模式。它们会从根本上降低某些交易的成本(如跨境汇款),实现新的用户场景(如机器支付),用于大规模新市场(如以前无法访问传统金融系统的人)。 

基本金融原型的生态系统——借贷,衍生品,交易所——提供让任何人使用的更复杂的金融应用的构建模块。 

当技术专家探索加密经济设计,未来会创造出新的“金钱”。我们才开始探索这些可能性,比如协议代币,不可替换的数字资产。 

加密货币是可能的,因为中本聪发明了一种支持货币和支付网络的方法,这个网络无需把控制权交给中心化机构。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它由各参与方“控制”,从大的挖矿公司到个人节点运营者,再到核心协议开发者。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施加影响,但没有一个角色在网络上拥有独占权力。 

“去中心化”是Web 3的核心概念。然而,它通常用作宣传口号,而不是精确的技术描述。去中心化可以指各种可能性。如果一个平台由20个实体控制,它就是“去中心化”的吗?100个呢?10,000个呢?我们考虑的去中心化是什么样的? 

去中心化不是二元状态——它是一系列可能性的方向。说一个系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这有点像跟工程师说,一座桥应该是“大”的一样。毫无疑问,它本身没有包含太多有用的信息——我们也需要知道这座桥要跨越的那条河流,它要承受多大负荷等。 

Web3的要点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必须尽可能去中心化,而是我们能够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去中心化的程度是否有用或是否有必要取决于应用本身。比特币是一个例子:去中心化必须到足够的程度,以让支付能抗审查,且很难改变货币的基本参数,比如它的通涨政策中的比特币总量恒定。其他人试图创建类似的全球货币,同时利用去中心化的其他功能,比如一些稳定货币,试图解决波动性问题。 

因为比特币是第一个出现的数字货币,它经常被认为是加密货币的唯一可能的设计。结果,“加密货币”成为关于货币的特定政治观点的同义词,例如通货紧缩货币的优点。 

重要的是理解数字货币的设计有很多种,可能有不同的用途。比特币爱好者认为加密货币的目的是允许人们选择自己偏好的货币政策,其优势是不言自明的。更谦虚的解释是,无论发生什么,加密货币创新是让人们可以选择任何货币政策,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部手机和连上网络。 

2.  去中心化应用和服务 

构成当今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往往由个别公司生产和制作。如果你使用某个互联网应用,它的背后一般有一个控制它的法律实体。该公司雇佣员工工作,决定优先开发哪些功能,控制托管应用数据的服务器,并最终决定将哪些代码用于产品。 

Web3则承诺还有其他选择。也许我们可以创建不受任何公司控制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依然可以达到中心化公司的水准。正如比特币一样,这些产品是去中心化的,虽然去中心化的必须程度和它带来的好处,可能很不一样。 

例如,一个去中心化的出版平台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将是一个类似于twitter或Medium的社交平台,它允许用户共享内容,评论,点赞等。平台通过内置机制激励用户做贡献。用户不仅可以点赞帖子,他们还可以进行小额支付或为内容创建者设置定期付款,而无须考虑用次要的方法来进行粉丝变现。 

即使每个点赞只须几美分,它依然比像YouTube这样的中心化平台更好,因为在这些平台上,创作者每百万次观看的收入也仅有几千美元。在去中心化平台上,没有中间实体的费用,用户可以直接点对点交易。该平台甚至可以使用通货膨胀资金来创建一个奖励池,每天分配给这些有贡献的帖子。 

管理去中心化服务的核心规则由开源协议定义。用户使用自己选择的客户端软件与协议交互。换句话说,会有各种不同的app,它们由不同的开发者研发出来,但都跟同一社交网络相连接。 

这些客户端可以提供彼此不同的功能,但都符合相同的共享协议,类似于电子邮件客户端使用相同的发送和接收邮件标准。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或提供第三方服务。因为我们在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议,客户端开发者无须向任何中心公司寻求许可,他们可以构建自己的产品,而不必担心某一天API访问权限被封掉。 

用户也无须等待Twitter添加新的反垃圾或反骚扰功能,他们只是使用市场上的客户端。服务的生态生长在开源协议上,让用户可以做Twitter上一样的事情,甚至可以更多。 

这揭示了去中心化平台未被充分认识的好处:第三方服务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App开发者可以基于去中心化协议构建有用的产品而不用担心未来有一天他们的API访问权限被关闭,因为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关掉它。 

这个平台可以保持中立,意味着大量的网络开发者可以投入时间和金钱来构建基于平台的生意。Chris Dixon的“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很有深度的阐述了这一点。 

当然,我们依然会使用中心化公司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会促使这些公司减少对产品的控制,把更多控制权让渡给用户。 

这在加密通讯应用中已有体现,像Signal这样的产品,它由Open Whisper Systems制作,但它没有保存或查看任何用户的通信记录。通过设计出端到端的加密产品,他们有意识限制自己对用户的控制。 

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承诺“don’t  be evil”,Web 3 公司目标更高,要确保它们“can’t  be evil”——至少在特定类型的作恶方面。Web 3 包含的技术可以让开发者限制自己对用户的控制,比如从一开始就拒绝拥有对用户的某种控制权。这不意味着我们不会信任中心化公司,但确实意味着我们会减少信任它们的程度。 

3.  用户控制身份和数据 

在Web 3中,用户对自己的身份和数据有更多控制权。如今,大多数的在线身份属于中心化公司,如Gmail地址或Facebook账号。Web3正在为用户自己控制在线身份提供基础。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加密货币构建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结果。持有加密货币需要持有私钥,数百万人使用这些可以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的应用。但是,相同的技术可以让人们管理任何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事实上,我们把这些应用称为“钱包”并非巧合,未来不仅可以用它来掌管资金,也包括个人ID。 

同时,Web 3 可以让用户实现对自己数据的控制。首先,用户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身份,而不是第三方提供的身份,这限制了Facebook等身份提供商获取用户数据的机会。 

其次,因为去中心化服务的出现,这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当你使用社交媒体、租房或租车等服务时,将不会有中心化的公司收集、存储和售卖你的数据。 

总言之,Web 3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控制自己的身份和数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支付网络——这让个体用户更容易获取之前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的数十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这些公司收集用户数据,这些数据都有价值。在 Web 3,用户会获得这些数据的价值。如果你想把自己的浏览习惯数据卖出去,你会直接获得收益,而不是Facebook。随着我们尝试数字资产所有权的革新机制,个人用户将有新的方式来实质掌握每天使用的技术——目前来说,只有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和合格投资人才有这样的机会。 

结论

Web3并非不可避免。上面描述的潜在未来面临很多障碍,其中一些可能永远无法克服。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包括: 

1.  企业家们构建去中心化应用是否会得到实质的激励?谁来资助他们?目前看,对于这些应用能带来的利润和风险回报都还不清楚,而传统“中心化”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可靠。

2.  去中心化应用能达到中心化应用的水准吗?由单一公司主体控制的产品可能会有更连续的产品愿景,能够快速迭代。中心化产品可能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易于设置。 

3.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去中心化应用的加密组件是不是挑战有点大?用户如何管理私钥,并能够以安全方式恢复?如果不回归中心化服务的形式,它还有可能吗?

4.  去中心化应用使用起来会不会更贵?基础层级的去中心化系统(如文件存储、计算、预言机)为了正常运行会有很多内置冗余。这会不会让去中心化应用成本过高? 

5.  用“智能合约”构建的去中心化应用是否有意义?编写“不可逆”的代码来永远满足应用的要求可能吗?如果我们需要升级智能合约,谁来决定升级,这跟中心化应用有什么不同?

6.  去中心化系统如何进行治理?中心化公司有全部控制权决策更容易,而在有着不同利益和优先级的去中心化系统则不容易达成共识。在不同的理念和文化中,基层治理如何发挥作用? 

7.  是不是有足够多的用户关心隐私、关心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份或获得开放金融服务的访问权?或者,Web 3的目标只是一个利基市场所关注的? 

8.  监管层会这么看待Web 3?这里会有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因为技术赋予人们新的能力。Web 3 包括避免审查和监管的技术,用户可以避开金融监管和执法。 

9.  Web3应用是基于基础层区块链,这些应用是否有机会扩展,以服务于数百万或亿万用户? 

即使有这些不确定性,Web 3 也有值得展望的未来愿景。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热爱者被批评为过于沉迷技术,而不是专注于技术所解决的问题。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有解决了问题才有价值。Web 3愿景是有用的,因为它重新引导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变得过于集中,它需要开放。 

专注于web 3的愿景而不是任何特定技术,有助于我们远离很多加密货币的派系之争。Web 3 还不清楚哪个平台会最终被使用——重点是技术实际可以做什么,以及它能为人们解决什么问题。 

以太坊或比特币可能会失败,但即使它们失败了,Web 3的愿景也不会消失。我们可以使用过去8年开发中用到的知识体系——加密经济学,并继续构建,构建这些系统的新的更好的版本。 

Web3不是乌托邦,不是桃花源,不可逃离现实,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地认为它是。如果有的话,过去20年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不是神奇子弹,互联网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人类问题。政治、权力以及控制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发明而消失,他们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至少在这个时候,在Web 3 的承诺中有对权力和控制进行限制的设计。 

我们有第二次建立互联网的机会,我们可能不会有第三次——让我们好好利用它吧。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构成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本文作者是Josh Stark,来源于medium.com,由蓝狐笔记社群“Leo”翻译。     



来源:
蓝狐笔记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