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塑造新优势
从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业产业化,到如今在农业现代化中先行一步,我市始终勇立潮头、砥砺奋进。
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是坚定扛起打造“三个模式”升级版的使命担当、肩负起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历史重任,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好的质量,勇当引领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排头兵。
7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重点报道《广袤沃野再生金》,以浓墨重彩之笔、精研覃思之作,全面总结了我市从农业产业化迈向农业现代化中,围绕“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不断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创新之举、探索之路。
全环节升级的核心要义:
在农业生产、销售、人才等全过程,用新理念、新制度、新技术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彻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实现农业发展全环节升级,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我市放下曾经取得成绩的“偶像包袱”,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其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努力“在制度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在科技创新上有突破,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有突破”,推动全环节升级。
《广袤沃野再生金》文中指出:从农业产业化迈向农业现代化,潍坊不断塑造新优势,让产业基础更牢,创新动能更足,装备支撑更强,发展底色更绿。
这一说法,得到业内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人员高度赞同。
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李少军说,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我市抓住了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创新等关键点,促产业结构更优、发展动力更足、农业产业组织更强,以此带动和协调推进“五大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全环节升级,深化改革是突破口。我市在制度创设、关键领域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着力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赋予产业新动能,激发动力活力。
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条”,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4个方面,集成了“四个优先”支持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全要素支撑,为破解“人、地、钱”难题提供“潍坊解法”。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业大展才华,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潍”行动加快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着力提供人才政策支撑,合作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三三三”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推进“产业专班+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项目,选聘农业科普大使,将现代农业作为中国·潍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领域,为寿光蔬菜集团等龙头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支持政策,推动全市农业领域高端技术人才达到140多人、实用人才27.44万人。7月10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建成启用,整合全省和北京大学资源优势,形成“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的基本运行模式。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一年时间累计授信农户6491户、企业271家。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三年累计撬动391.4亿元工商资本投向乡村。
“农业现代化需要迈过规模化经营这道坎。从全国来看,规模是制约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小农户生产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同义说。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聚焦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形成了“2+6”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有力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生产积极性,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有前途的产业。
其中,“2”指的是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两种规模经营方式;“6”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型、田园综合体提升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社连结型、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流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型6种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类型。
目前,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8%。发展家庭农场8949家、合作社22000多家、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5000多家,建设现代农业园区50多个。
昌邑青阜农业综合体流转土地近10万亩,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全程全面机械化、智慧化生产全覆盖,成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标准农业园区。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的整村粮食托管模式、安丘沃华“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大葱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入选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对此,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刘永杰告诉记者,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三权分置”,推行“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促进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壮大,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汇聚,乡村振兴动能得到充分释放。他还表示,强化科技支撑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市在农业重点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农业的科技翅膀越来越强健。
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智慧农机、现代种业、数字农业等加快发展,累计获得蔬菜新品种权84个,研发蔬菜新品种140多个,全市年育苗能力达到18亿株,蔬菜良种国产化达到75%。
高密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菲达6号小麦新品种抗病性、抗倒性强,亩产高达800多公斤。诸城农林科技孵化器年培育优质矮化苹果、樱桃脱毒苗木1000多万株。峡山峡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攻克脱毒生姜种苗技术,实现了脱毒生姜种苗产业化。
走进寿光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的大棚,高科技设施随处可见。老崔打开手机上的APP,指尖轻点,棚顶的帘子缓缓拉开,“用上高科技,种菜轻松多了,一座棚一年能收入30多万元。”崔江元说,种了半辈子地,近几年越来越体会到农民这个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看来,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全环节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他们村建设67个智能蔬菜大棚,蔬菜品质全部达到“绿色标准”,远销国内外。
现在,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各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设备全面应用。现代化寿光型智能温室应用自主研发技术120余项,比荷兰式温室节能50%,解决了夏季高温天气下蔬菜不能正常生长的难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周年生产。
积极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我市加快建设慧种田、慧种菜、慧养殖、慧农机、慧监管五大基础数据模块,网上农业、数字农业方兴未艾。全市建成智慧大棚3万多个,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骨干企业2000余家,网络商铺2万家以上,农品网上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形成了农产品进城与生产资料下乡双向联通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我市还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以上,水肥一体化面积超过10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550万亩,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0万亩;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全面配建,循环产业体系全面建立。
6月6日,《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布,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定量依据,为全环节提升提供了更高的站位、更科学的引领和更广阔的空间,推动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措施、更强的力度,努力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潍坊样本”。
全链条升值的关键作用:
更加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进产业链相加、供应链相通、价值链相乘,加快向高效产业转变
“不是三次产业简单叠加,而是更加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进产业链相加、供应链相通、价值链相乘,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广袤沃野再生金》中,这样描述我市农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对此,陈同义作了一个比喻:如果说农业产业化是把产、加、销三个“鸡蛋”并列在一起的话,你挨着我、我连着他,形成联动发展;那么产业融合发展,则是把“鸡蛋”打碎重新炒出一盘新菜。
炒出这盘新菜,我市致力于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重构”。促产业链相加,着眼点是产业化升级,实现三产融合;让价值链相乘,着力点是提质增效增收,即一产的一份收入,通过二产增值为两份收入,再形成三产的三倍效益;使供应链相通,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
也就是说,不是一产的初级产品到二产链条才升值,二产的加工产品到了三产链条才升值,而是一二三产的三个链条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得到升值,形成纵向的一体化发展。
怎么做到全链条增值呢?记者在峡山区的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找到答案。优渥公司是一家IT公司转型发展有机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规划建设5000亩有机蔬菜、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区,现已建成1650亩,获得有机认证蔬菜90多种。
推动三个链条都增值。首先是种什么?种有机蔬菜和大米,即使单卖这些初级产品也比普通产品值钱。其次是加工什么?就是把初级有机产品加工成食材,加工中得到增值。然后是卖什么?他们打造“有机汇”这个市场品牌,通过会员制这个渠道,向客户提供“家庭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的是品牌,也是服务,增值效果十分明显。
这不是个例。潍坊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张联军告诉记者,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不再止于耕田养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比如,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逆向安排一二三产业全过程,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
我市积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类初加工,大力引导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07家,年销售收入2027亿元。
硕昌农牧是其中一个代表。其产业链从上到下涵盖种禽繁育、饲料加工、家禽饲养、屠宰加工、食品加工销售及相关肉类业务,打造了“从饲料到养殖”“从养殖到加工”“从加工到市场”一体化产业链条。在这条产业链条上,已开发数百个深加工食品产品。
比如,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
在这方面,乡村旅游成为新的亮点。我市成功打造了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55处,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360亿元。
“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人均年收入3.5万元。10年前,村集体年收入2万多元;现在,村集体年收入100万元。”这是青州市弥河镇桐峪沟村的一组年收入数字对比。
桐峪沟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小山村,通过推动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该村实现了通过土地流转生“租金”、务工赚“薪金”、村合作社分“股金”、乡村旅游挣“现金”的“一地生四金”。
比如,以“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作为产业融合渠道,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多重作用。
表现在一产上,主要是各具特色的“畜—粪肥(沼渣、沼液)—林(粮、果、菜)”新业态。表现在二产上,主要是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兴起的有机肥生产及相关装备制造业。表现在三产上,主要是生物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等服务业。目前,全市有机肥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35家,年产有机肥80万吨以上。
再比如,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
走进诸城市惠发食品有限公司展厅,点击“中央厨房+智慧餐饮”,弹出一个个健康菜单:在学校,营养套餐吃什么;在医院,患者食谱怎么配……针对不同场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于以往的农产品加工,我们依托消费大数据,打造产业联盟,搭建健康食材供应链平台。”公司董事长惠增玉介绍,上游联结生产园区、种养农户,打造生态农业;中游联合食品加工企业,建设智能中央厨房和共享工厂;下游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营养配餐。“健康”标准引领,实现了从田园到舌尖的全链条可追溯。
都市农业也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之一,一头带动乡村振兴、一头促进城市繁荣,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和旅游于一体,把农业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转化为农业竞争力、农村吸引力。
我市编制落实《潍坊市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构筑“一圈、四带、五区”都市农业发展格局。“一圈”,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圈;“四带”,即沿白浪河、虞河、浞河、潍河两岸滨河都市休闲旅游农业带;“五区”,即潍城健康养生农业示范区、寒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坊子采摘体验农业示范区、峡山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滨海休闲渔业聚集区。
坊子区洼里村的有机蔬菜智慧工厂,在发展大型立体化盆栽种植的同时,这里还专门开发“阳台家庭农场”盆菜产品,外形可大可小,让城市居民在家就能享受种植蔬菜的乐趣,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相关负责人李明法告诉记者,这些盆菜都是有机栽培,市民只需浇水就可生长,可现吃现摘,等出菜慢了或长不大了,给客服打个电话就可更换,干净省事。
在产业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我市农业聚集新要素、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高端力量、提高产业收益,加快迈向中高端。
塑造新优势的根本任务:
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阅读完《广袤沃野再生金》,李少军告诉记者,潍坊“三农”的使命在于引领,新时代不断塑造新优势,需要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切实把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均衡发展的优势。
寒亭区前阙庄村,通过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构建“企业+农户”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经营、合作共赢新模式,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家底”。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创新高,实现纯收入20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万元。同时,村集体与869个村民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每人36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
该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说,如今的前阙庄村,村前有产业园、村中是家园、村庄还有大公园,随着村集体经济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腰包越来越鼓,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选择回村上班。
通过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尤其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我市探索形成了“村党支部+合作社”村社一体化的统分结合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产业发展,组织振兴与产业振兴,村集体与各类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以村庄为单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好路子。
在这条路上,我市探索形成“国有投资平台投资建设、农业专业公司托管经营、农户承包生产”的“三方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机制;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如今,全市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有14家、省级19家;培育形成粮食、蔬菜、生姜、西甜瓜、果品、肉鸡、肉鸭、生猪、奶牛、蛋鸡、种子、农机12大产业集群。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是国家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围绕蔬菜大棚建设、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服务管理、产后销售等环节,同步催生聚集了大棚膜、卷帘机、保温被、育种育苗等专业生产企业,以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蔬菜加工、市场销售、流通服务和包装厂等配套企业,形成了种子研发、农机装备、货款结算、专业会展、特色旅游等全链条产业体系。
完善的产业体系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成本低、服务高效、竞争力强的发展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使寿光蔬菜产业具备了集群发展的优势。同时,这些产业也创造了巨大价值。据测算,相关产业年产值在260亿元左右。
青州以花为媒,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和交易中心,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年产值93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年花卉交易额110亿元。
万年火山岩土壤中富含硒等稀有元素,赋予了农产品以独特的营养与味道。昌乐发挥这一地质资源优势,与农业高效发展融合创新,培育推出国内首个基于火山概念的区域公用品牌——“火山农八鲜”,首批“火山农八鲜”包括西瓜、南瓜、小米、西红柿等8类农产品,填补了中国火山农产品的市场空白。
产业的兴旺,吸引了众多重点项目“下乡”。正大360万只蛋鸡项目、新希望六和年出栏300万头生猪项目、伊利10万头奶牛牧场项目、仙坛1亿只白羽肉鸡项目、双汇1亿只肉鸡项目、龙大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民和白羽肉鸡加工项目、大北农20万头生猪项目、正大国际蔬果产业园项目、汇源果汁加工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等先后落户我市,为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提供了新引擎、注入了新动能。
发展为人民。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市不忘大力抓好保障利益联结,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创新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各类利益联结新模式,打造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利益共同体。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土地租赁等方式,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共建标准化原料基地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直销配送等设施。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通过“保底分红+按股分红”、利润返还等,使农户直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
高密阚家镇松兴屯村村民孙烈英,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建大棚,技术、销路都不愁,挣的是稳当钱。”
让普通农户紧密联结在现代产业链上,全市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2021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8元,同比增长14.7%,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65:1,远低于全国水平。
来源:潍坊日报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