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新机遇还是新泡沫?
陈永伟/文
多年之前,有一位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曾对我说:“如果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那么它的创新至少有70%体现在名词的创造上。”随着研究互联网的时间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位前辈的话确实是一语中的。似乎每过几个月,就会有一个新的名词被捧上风口。每一个新的概念火起来时,都会出现诸如“今年是XX元年”,“未来是XX的世纪”等说法,但除了很少一部分概念最终能落地之外,大部分名词会在很快的时间里被人们遗忘。
这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的热词是“元宇宙”。和之前所有的互联网热词一样,“元宇宙”一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就受到了各种赞誉。一些人将其称为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一些人将其称为未来数字经济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与此同时,各种和“元宇宙”有关的项目和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地涌现了出来。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
客观地说,现在关于元宇宙的各种赞誉之中,确实有不少反映了科技的动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过度,甚至过于玄幻的想象。
世界著名的科技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曾经提出过一个技术成熟度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在一种技术成熟之前,社会上往往会出现对于这种技术的过高期望,但这个时候,技术距离真正可以投入大规模的应用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对比高德纳的这个技术成熟模型,我们不难看到,现在元宇宙的发展很可能还处于这个模型所讲的“过高预期”的阶段。假如我们不加区分,一味追捧这个概念,那么由于预期和实践之间的落差,在不久的将来,元宇宙这个概念,连同和它相关的各种产业就可能很快被人贬为一文不值。相关的各种产业就可能遭遇到一次没有必要的动荡,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相比于陷入对元宇宙的无尽想象,更为可取的一种态度是脚踏实地地想明白与元宇宙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机会?它能为人们的生活带去怎样的便利?能对产业实现怎样的变革?它需要依赖哪些新技术、又能催生哪些新技术?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我们未来对元宇宙的利用才能行稳而致远。
元宇宙的概念辨析
在展开对元宇宙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花些时间对这个概念本身进行一些介绍。
“元宇宙”一词来自英文meta-verse,而metaverse则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NealStephenson)的小说《雪崩》。在早期的中译本中,这个概念被翻译为“超元域”,在我看来,这个翻译某种程度上是更为贴切的,因为字根meta本身有“超越、改变”的意思,verse指有宇宙的含义,所以合在一起,metaverse指的就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领域。而在小说中,主角就活跃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不仅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社会身份、社会关系,还拥有很多在真实世界里没有的超能力。
至于现在更为流行的译法——“元宇宙”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已经很难考证。我个人的猜想是,这可能是受到了科学研究文献中某些专用词汇翻译的影响。在科学研究中,有一类研究叫meta-analysis,它是针对现有文献中的各种结论进行整合、荟萃的一种研究。在中文中,meta-analysis通常被译为“元分析”。我想,“元宇宙”一词应该是受到了这个译法的影响。
当然,小说词汇终归只是小说词汇,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虽然借鉴了这个概念,但在含义上多少是有些修正的。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号称“元宇宙第一股”的罗布乐思(Roblox)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出的“八要素”说。根据这种观点,元宇宙是一个具备一系列要素的虚拟世界,这些要素包括: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低延迟(LowFriction)、多样性(Variety)、随地性(Anywhere)、经济(Economy)和文明(Civility)。
“身份”指的是当人们进入元宇宙之后,会获得一个虚拟的身份。这个身份是和真实世界中的身份一一对应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人们在元宇宙里的化身。
“朋友”指的是人们在元宇宙中的朋友。一般来说,元宇宙也会有自己的社交网络系统,采用这个系统,人们就可以在元宇宙中结交朋友。
“沉浸感”指的是人们对于元宇宙中的身份有很好的代入感。在很多的元宇宙产品中,都使用了AR和VR等技术。为了保证沉浸感的良好,这些技术的性能应该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况。
“低延时”指的是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时差或时延,能达到比较完美的体验。显然,这对网络和服务器的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
“多样性”指的是元宇宙可以提供丰富、差异化的内容。
“随地性”指的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元宇宙,不受空间限制。
“经济”指的是内置于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一般来说,一个元宇宙系统需要拥有一套内部的经济系统,用来调节用户在元宇宙内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现在,不少元宇宙类产品都选择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经济系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元宇宙的支持者里,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来的“链圈”和“币圈”。
“文明”则是人们在元宇宙内建立的文明体系。在元宇宙当中,人们通过不断的交互、交流,可以逐步生成各种规则、秩序,形成各种各式的群体、部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之后,就可能形成与现实世界相互独立的文明系统。
如果我们将以上的八个要素与现实中主打元宇宙概念的产品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很多产品并不太符合元宇宙的本质。比如,现在颇为流行的某款匿名社交软件在自己的宣传广告中说自己在打造社交领域的元宇宙。但如果我们将该产品与上述的八个要素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它在沉浸感、经济、社会等维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再如,现在很多工业软件也比较热衷于将自己打造为“工业元宇宙”产品,但事实上,它们更应该被归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功用只是帮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对产品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涉及交互,更不会产生经济和文明。
元宇宙在消费领域的应用
元宇宙在消费领域的第一大应用当然是游戏。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前面所说的八个要素来对比现实中的网络游戏,就会发现很多游戏具有元宇宙的特征。
以我们熟悉的《王者荣耀》为例,在里面,每一个人都有唯一的身份,有和这个身份相关的社会关系。游戏里面,有交易装备和皮肤的系统,尽管这个系统比较简单,但也勉强可以理解为游戏内部的经济系统。玩家可以组织公会,发展社会规则。与此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像沉浸感、低延时、多样性、随地性等条件,它也是全部满足的。据此,《王者荣耀》其实就可以被视为一个元宇宙。不过,在现有的宣传中,几乎很少有把类似的游戏作为元宇宙的代表。
相比之下,类似《罗布乐思》、《我的世界》、《动物森友会》等在内的游戏则更被人们作为元宇宙的代表来推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游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玩家在其中的交互更为自由,受到的约束更少,代入性、可塑性也更强。例如,去年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在游戏《我的世界》里面举行了一场与现实对应的毕业典礼;而全球顶级AI学术会议之一的ACAI,把2020年的研讨会放在了任天堂的《动物森友会》上举行。显然,这种自由程度在传统的游戏当中是很难实现的。我想,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高自由程度的游戏将会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未来,游戏很可能发展出如电影《头号玩家》,或者如小说《雪崩》描述的那种状态,完全成为一个和现实世界类似的平行虚拟宇宙——当然,这对于技术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除了游戏之外,社交可能是元宇宙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脸书公布了一个扎克伯格接受采访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的扎克伯格和采访他的记者都戴着VR眼镜,而在虚拟场景里,他们的3D动画化身则面对面侃侃而谈。记者问小扎,既然已经有了在线会议系统,为什么人们还需要元宇宙。小扎的回答是,采用在线会议系统,人们的形象都是比较固定、呆板的,很难表达正常交流中的肢体语言,这对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而在元宇宙当中,人们就可以突破这些限制,让交流变得更为自然、顺畅。扎克伯格的这个说法可谓十分切中要害。尽管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条件下,人们要传递信息已经变得很便捷。然而,信息的传递并不等于社交,社交还需要有情感的传递,而这就要求更为生动的表情、肢体交互。如果采用了元宇宙技术,这个困难就可能迎刃而解。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人们的线下交流频率大幅度降低,人们不得不依靠线上渠道来维护必要的交流。这时,如果应用元宇宙,地理上的隔离就不会成为现实社交的障碍。如果愿意,交流的各方甚至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这样一来,人们社交的边界就可以大幅度拓宽了。
元宇宙的另一个应用是教育。所谓“言传身教”,在教育过程中,很多信息是不能只通过语言或者文字来传递的,必须通过教师当面进行传达。这个特点,就为教育的普及制造了障碍。现实中,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很多地方缺乏优秀的教师。另外很多意外的情况,如当前的疫情,也会对教师面授带来困难。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尽管在线会议系统已经可以解决部分的问题,但这种在线的教学毕竟是不生动的,互动也很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果借助元宇宙,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不仅如此,依靠元宇宙技术,教师还可以展示很多在现实中难以展示的教学材料,例如复杂的实验等。
除了以上这三大应用之外,元宇宙在零售、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大量的应用。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元宇宙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相比于在消费领域中的应用,元宇宙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应该是更为值得期待的。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推出了“工业元宇宙”或“产业元宇宙”的概念。但如果我们对那些被冠以元宇宙之名的项目进行详细检验,就会发现它们更多只是数字孪生产品的旧瓶装新酒,只是将现实世界当中的物品在计算机上重新进行建模,以便人们更好地用于实验和操作。这些产品并没有涉及人与人的交互,更没有社交网络、经济和社会,因此严格来说很难被称为是元宇宙的产品。那么,这是不是说,元宇宙本身就只是一个消费概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元宇宙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可以有用武之地,而且其空间是很大的。
总的来说,元宇宙在实体经济中的最主要应用,是帮助那些需要同时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更好地完成。我们知道,在现实当中,很多工作是高度分工化的。在需要协作的工作中,有一些是可以采用序贯的方式完成的。例如,在工厂里,我们可以采用流水线操作,一个环节由一个人负责,这样联合起来就可以把整个工作很好地完成。再比如,现在很多办公文稿经常需要多人修改、编辑,这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在网上编辑共享文档,一个人修改完了,再换下一个人,如此往复,就能完成一个文档的编辑。
然而,这种序贯分工的方式,是很难完成一些需要实时合作的工作的。一个例子是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往往需要几个设计师一起商议,并根据商议的结果,随时在产品的模型上进行修改和调整。而在很多时候,要让不同设计师同时聚集在一起来开会讨论,并实时修改模型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其旗下的员工可能分散在世界各地,要聚在一起的成本很高。这个时候,元宇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网络和VR技术,他们可以和面对面一样进行交流,然后再随时对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模型进行修改。显然,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协作成本会大幅减少,协作效率则会大幅提升。
另一个例子是远程的手术。我们知道,很多疑难手术是需要多个医生共同完成的。然而,在现实当中,医疗资源是分散的,精于不同领域的医生往往处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要把这些医生都请来,联合进行一场手术,成本会很高。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已经给出了部分的解答。医生可以在远程进行手术操作,然后工业互联网会在本地复刻医生的动作,对病人进行手术。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医生也可以完成工作。不过,从现在的技术看,医生只能通过摄像头,远程观察病人,然后进行操作,其行动的方式可能很不符合平时的手术习惯,因而可能限制其技术的发挥。此外,不同医生之间的协作也会比较困难。而如果应用了元宇宙技术,医生完全可以和在现实中一样,以自己习惯的角度、习惯的手法进行手术,不同医生之间的协作也会变得和平时一样便利。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再把这些医生的操作传回到实地,并进行相同操作,一台合作的手术就可以完成。
除了帮助协作完成工作外,元宇宙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激励体系。在现实当中,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来说,只要员工按照标准完成了工作,就会支付给其相应的报酬。显然,这种方式的激励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尤其是对于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的积极性,作用很小。而如果要用十分细化的指标去进行考核,随时根据指标调整薪酬,那管理者的工作成本就会很高,员工反应也不会好。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其实可以为员工设计一个元宇宙,然后在元宇宙内设置一套新的激励系统。比如,如果其完成的项目在某个指标上达到了一定成就,系统就会自动给予一定的经验值。这个经验值一方面可以成为员工在元宇宙内的声望,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在现实世界里升职加薪的依据。这样一来,员工就可以和“打怪升级”一样通过好好工作来提升经验,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元宇宙的发展瓶颈
尽管元宇宙无论在消费还是生产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的最终落地还需要很多条件。而现在,很多条件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具体来说,目前元宇宙的发展至少面临如下两个重要障碍。
一是技术层面上的障碍。我们要想象一个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并不难,但要把它变成现实,就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要发展元宇宙,以下几个技术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VR和AR。这是我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钥匙。这两个技术现在发展得怎么样呢?应该说,确实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依然远远不够。且不说现在的技术条件还很难解决一些用户晕VR的问题,单说是现在VR相关的硬件,给人的体验就很不好。现在,人们如果要使用VR,一般都需要佩戴VR头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一个头盔戴在头上,当然会严重影响对于元宇宙的体验。如果现在的VR硬件不小型化、轻薄化,那么很多元宇宙的爱慕者对其的兴趣也会大减。
其次是云计算和传输技术。元宇宙对于低延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它要求强大的算力和传输能力。显然,要支撑元宇宙这么巨大的运算量,单个或少数服务器是难以办到的,因此云计算就成了必需的设施。而要对元宇宙所产生的巨大数据进行迅速的传输,就必需依靠先进的通讯和传输技术。从目前看,尽管在数据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讲云计算的技术发展是相对成熟的,即使面对过高的运算需要,想要持续扩容也很容易。相比之下,通讯传输技术究竟能否支撑元宇宙的发展,或许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目前,虽然5G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5G本身的技术特点,它的使用需要铺设大量的基站,对投入成本的要求非常高。这决定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5G迟迟得不到普及。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从实测来看,很多5G的传输速度,事实上也没有达到其设计的水平,这也可能对元宇宙的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因此,如果要想把元宇宙发展好,那么通讯和传输技术的改进、突破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是数字孪生技术。所谓“数字孪生”(digitaltwins),通俗地说,就是制造物品在虚拟世界中的镜像的技术。对于生产领域,这个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以我们前面说到的产品设计和医学手术为例,只有我们在元宇宙里完成了对现实物体的完美建模,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元宇宙应用才可能得到落地。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孪生体建模的成功,是生产领域的元宇宙成功的关键。虽然从理论上看,数字孪生技术并不复杂,但它需要大量的技术作为支撑,在建模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数据。以上面提到的手术场景为例,如果要想进行这样一场元宇宙内的手术,那么我们必须对病人的身体进行高精度的建模,这就需要对其身体数据进行大量的搜集,而要完成这样庞大的工作,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技术之外,元宇宙的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还很多。例如人工智能、芯片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现在这个阶段,这些技术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除了技术上的障碍外,元宇宙的发展或许还会面临着监管上的问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互联网的很多“热词”都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比如前几年的共享经济,最近的区块链,都被认为具有去中性化的特征,而它们的拥护者也会在这些“热词”身上开发出很多去中心化的应用。元宇宙自然也没有能逃脱这个规律。从元宇宙的概念提出时,就有很多人提出要在元宇宙内用区块链技术设计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尤其是要把NFT等新概念应用到系统里。这固然是寄托了人们对于元宇宙的美好愿望,但客观上看,它也加大了元宇宙面临的政策风险。从总体上看,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管态度是逐步趋严的,对区块链、加密货币、NFT等的态度更是很不明朗。很显然,这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风险。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单纯从应用的前景看,元宇宙是有不少实用场景的,并不能算是一个互联网巨头们为了“割韭菜”而凭空杜撰出来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其实是对各种应用场景的一个集中描述和想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如果要让这些想象中的场景都切实落地,就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撑。而至少在现阶段,技术的发展还远不足以支撑媒体宣传当中的那种元宇宙。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元宇宙的概念现在十分火爆,但已经真正落地的项目却非常少。
因此,在我看来,对于元宇宙这个概念,我们应当保持持续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我也不主张把这个概念捧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否则,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很可能在某个时间内打碎我们对元宇宙的信心。到时候,结果很可能像之前很多案例那样,变得一地鸡毛。而这一点,显然是向往着元宇宙的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来源:经济观察报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