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宏观政策要如何加码?
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总体平稳,特别是在促进工业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工业生产总体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环比增速1.25%(通过各月季调环比增速计算,下同),基本持平于上年四季度,低于上年同期季环比增速0.62个百分点。
投资受益于2021年12月以来推出的“稳字当头”、“发力适当靠前”的宏观政策,表现相对较好,但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环比增速1.86%较上年各季度2%-3.4%的季环比增速有所下降。
受新冠疫情散发影响,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和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制造业PMI再次跌破荣枯线,回到收缩区间。
出口增速在数据上表现出韧性,但背后的价格因素不容忽视。2月份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1.7%、出口数量指数同比已经负增长。此前,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数月处于收缩区间。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季调环比折年率为5.3%,低于全年目标增速5.5%。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二到四季度同比增速要达到5.7%;假设上半年增速仍为4.8%,那么,下半年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1%,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3个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升至5.8%,较2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为2020年5月以来最高,也是2018年该指标发布以来同期第二高(2020年3月份为5.9%)。
与此同时,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5万人,为2012年有统计以来倒数第二少,仅高于2020年一季度,较2021年一季度减少了12万人。
智联招聘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该指数等于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降幅明显,一季度CIER录得1.56,比上年同期的1.66有所下降。
更需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3月份录得6%,超过了2020年5月的最高值5.9%,创下2018年发布以来的历史新高。
4月以来,疫情冲击还在加大,采取封控措施的城市数量在增加。4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从思想上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要准备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新冠疫情”。
货运相关指数虽然较4月上旬有所上升,但截至4月19日,从整车货运流量到公共物流园吞吐量再到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等日度指数,均低于他们在3月份的最低值。
外需前景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都在下调他们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值,与1月份相比,IMF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世行下调0.9个百分点至3.2%。
货币政策的“两难”与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2022年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时相比,经济和就业形势出现明显变化,在本月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宏观政策可能会做出调整。
到底是要加码货币政策,进一步降准降息,还是会通过财政继续拉动投资?下一步政策的着眼点是投资还是消费?有没有可能直接“发钱”到居民手中?
从市场
就降准而言,从最新一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的时点和幅度,乃至央行公开表态的措辞来看,目前央行对“降准”可能并不是很“积极”。
央行选在了4月15日晚间宣布降准,按照准备金率旬后五日的调整制度,避开了中旬的准备金率调整时点,此次“降准”落地的时间只能安排在4月25日。考虑到马上会迎来五天的“五一”长假,0.25个百分点的降准幅度,释放资金规模530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公开市场为长假补充的流动性。
央行以答记者问方式明确表示,“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截至4月中旬,央行已经通过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6000亿元,实际达到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的效果,相当于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货币市场利率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4月以来,资金利率持续走低,总体水平低于前三个月,也低于去年大部分时期。后续,央行还会继续上缴5000多亿元利润,相当于继续投放基础货币5000多亿元,与4月25日降准释放的规模相当。
与降准相比,央行在降息方面更加“为难”。4月的降息窗口已经关闭,4月15日,政策利率维持不变,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逆回购不仅在规模上等量操作,也在价格上等价操作。
央行已经明确表示此次降准后会更加
一方面,主要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外资流出压力加大。上周,全球至少4家央行加息,加拿大和新西兰均加息50个基点,韩国加息25个基点,阿根廷加息250个基点。此前,英国央行和美联储已在3月份分别加息25个基点。
清科研究中心4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级市场外币募资已经出现大幅下降。一季度,共20只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额约315.1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62.6%。自3月初以来,人民币出现贬值走势,截至4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2%。
另一方面,通胀形势也不乐观,新涨价因素超出年初预期,CPI的翘尾因素会在4-9月间有明显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制造业采购价格和出厂价格、进口价格指数均在超预期上升。
在央行对下调政策利率趋于谨慎的同时,银行系统通过贷款报价机制已经很难挤出“降息”空间。4月20日,在央行降准之后,一月一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
从央行公开发布的资料看,虽然本轮调控只在1月份下调政策利率10个基点,并与降准一起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2021年12月下降5个基点、在2022年1月下降10个基点,但实际降息的幅度更大。
央行官网在4月18日指出,“今年以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纪录低点”。4月14日,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3月份以来,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财政政策要如何发力?当前经济下行与普通的经济周期并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疫情带来停工停产以及货物和人员流动受到阻滞,只要疫情退散、复工复产、打通物流、正常出行,经济即可快速回升。这也是近期中央不断敦促各级政府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根本原因。
在既定防疫策略下,当前最重要的是优化措施,特别需要疏通末端微血管,减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干扰。
在此情况下,通过增加贷款来维持企业经营,虽然可以暂时保障企业生存,但也会增加负债进而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尤其是疫情的发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降息虽然可以降低新增融资成本,但对存量贷款影响较小,即便是浮动利率的存量贷款,也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调息,比如房贷利率,一年调整一次,降息并不会对当年还款金额产生影响。
财政政策则不然,减税降费可以直接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和支出压力,财政支出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和投资。目前来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就财政赤字而言,今年预算的赤字率只有2.8%,较2021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较2020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部分税种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自动稳定器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有顺周期效应。一季度,企业所得税增长9.8%、个人所得税增长16.5%。而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增长仅为5.4%;前2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只有5%。
如果加码财政政策,着眼于消费比着眼于投资效果更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投资。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69.4%,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只有26.9%;去年,前者贡献率为65.4%,后者只有13.7%。
而且,从经济运行的逻辑上来看,消费存在刚性,其可以带动生产,进而保住企业甚至带动投资,反之,从投资出发,项目或企业可能会因为没有消费需求、也可能因为疫情冲击而半路夭折。
更何况,缺乏好的项目是过去几年一直面临的问题,如果为了稳增长而仓促上马过去没有通过的项目,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带来其他衍生问题。
至于如何拉动消费,可以效仿其他主要经济体,直接发放补助或救济金,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可以将补助对象限定在特定群体,如失业者、灵活就业者、低收入群体等。
一方面,这部分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获得补助金后用于消费的比例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好,也容易较快形成正向循环。另一方面,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也能稳定社会情绪和对未来的预期。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并没有充分发挥保障功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远低于失业人数。以2020年为例,当年失业人员达332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15.1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额413.9亿元;当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超过2.1亿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51.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103亿元、累计结余3354.1亿元。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