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独立开发者Haole:白天在大厂上班,晚上在链上造梦|Base Builder Talk
EOS 更名为 Vaulta 宣布向 Web3 银行转型的消息激起了许多币圈 OG 们的唏嘘,ICO、DeFi Summer、GameFi、NFT、meme 币,加密世界的叙事转变再次印证了它的残酷与浪漫。
本期 Base Builder Talk 专栏的嘉宾是 Farcaster 协议客户端 Recaster 开发者 haole,他亲历过 Steemit 第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起落,目睹了 DeFi Summer 的狂热烟花,却在 AI 吞噬一切的预言声中,以独立开发者的姿态,游走于主流之外,潜心构建自己所需、所信的应用。
这不仅源于他对技术的纯粹热爱,更深植于一种哲学思辨:是在舒适的中心化「矩阵」里接受被喂养的数据,还是选择那颗通往数据主权「真实世界」的红色药丸?在 AI 浪潮席卷、Web2 巨头筑高数据壁垒的当下,Haole 的坚持显得尤为可贵。
做产品不仅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更是为了践行「数据属于用户」的开放网络理想,为这个日益被垄断和算法定义的数字世界,注入一丝对抗性的清流和人本主义的温度。他的故事,是一位技术理想主义者在喧嚣加密浪潮中的清醒与执着。
以下为专访全部内容:
: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进入加密的契机是什么?
Haole:我目前在北美小厂当码农,大概 2016 年左右进入币圈,当时需要在中美之间转钱,发现传统渠道特别麻烦,有层层审核,转账速度也慢,意识到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并不真正属于自己。因为这个开始了解比特币,阅读相关书籍,接触越来越多币圈项目。
当时利用比特币进行中美搬砖有很大波动风险,有个项目叫比特股(BitShares),算是第一代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里边有 RMB 承兑商,减少了波动,出入金还很方便。
因为这个项目,成了比特股创始人 BM(Daniel Larimer)的小迷弟,从 BitShares, Steemit 到 EOS,都深入了解过。
相关阅读:《从 Steemit 到 friend.tech,梳理 SocialFi 的 7 年演进史》
之后几个周期,从 ICO、DeFi、NFT、Meme 也一直在参与。不过一直都是业余时间玩,没加入过任何区块链公司。主要是觉得这个行业投机成分重,长期主义的项目太少,公司死的太快。
:没成为一个科学家?
Haole:之前 DeFi Summer 的时候也算是半个科学家,弄过一些脚本撸毛啥的,后来发现时间成本很大,不如持有比特币收益高。经过这几个周期,也更加认识到 Hold 比特币是最好的策略,性价比最高。
:这一两年从 Recaster 到 Modbot,再到 Newcaster,还有一个支付产品,到目前为止你都兼职做了哪些项目?
Haole:这一年主要在做 Recaster,一个基于 Farcaster 协议的客户端。Modbot, Newcaster 都算是 Farcaster 生态上的工具,并没有投入太多时间。
至于你说的支付产品叫 Depal, 是基于加密货币的收款平台,目前只有自己在用。
做这个产品想解决一个 KYC + 手续费问题。Coinbase 这些币圈网关类似传统渠道,按支付金额百分比收费,但实际转账成本也就几分钱,如果量大了,还是有不少利润差。
不过这个产品只能算个玩具,真要商业化还得解决信任和盈利模式的问题。
:你做这些产品除了解决自己的需求,还有想着积攒一些做项目的经验吗?
Haole: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解决自己需求,想做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如果能帮助其他人就更开心了。二是学习新技术栈,用在平时的全职工作中,算是 Web3 反哺 Web2。
:用 Web3 来回馈 Web2,挺有意思的。你发过一段话大意是说普通工程师进加密行业能赚钱,现在大家都觉得 AI 才是正道,币圈太乱没人看好,但偏见反而意味着机会。这轮周期下来你对当初的判断还满意吗?
Haole:那个推文其实是 2024 年初发的,刚好是牛市启动前夜。当时所有人都在追 AI 风口,币圈还算比较冷清。后来从三四万美金涨起来的行情确实验证了这点,偏见才有机会和利润。不过最近行情反转了,AI 才是真正的香饽饽。
:当时正好是比特币 ETF 概念刚开始炒作的阶段?
Haole:没错,就是那个时间点。大家越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币圈,越容易形成价值洼地,当所有人都很疯狂的时候,反而是时候要跑了。
:结果上来说呢?
Haole:这周期怎么说呢,比特币算是比较满意,但是 meme season,FOMO 了一段时间,导致亏了不少。这周期又证明一点,就是普通人只适合持有比特币。meme 币都是没成本的空气币,没成本的币最终结果就是归零。
Farcaster 客户端的开发实践与生态思考
:为什么你想做一个 Farcaster 协议的客户端呢?
Haole:比特币解决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问题,但对于数据所有权这块,没有真正好的解决方案。Web2 社交平台都在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盈利,虽说能让你下载自己的数据,但你不可能获得全部平台数据,而平台恰恰可以利用全局数据,形成数据垄断。AI 时代,Reddit、X、小红书等都在进一步限制 API,强化自己的数据壁垒。
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就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由于网络效应,大家知道很难,但既然有团队真的去做,我也愿意参与支持一下。
目前 Farcaster 应该是资金最充足,技术最实际的团队,他们已经做了 3 - 4 年了,创始人很喜欢和社区交流,团队每周都有产品迭代,是币圈为数不多长期主义的团队,所以我更愿意在 Farcaster 上坚持做点事情。
Recaster 自定义 Logo
:那你在传统科技公司,在那套价值观和规则体系下工作,然后脑子里又有一套 Open Network,数据属于每个人的这种价值观,它们不会在你脑子里产生矛盾的东西吗?
Haole:就是因为我在 Web2 看多了,大家都靠垄断信息挣钱,所以觉得应该有另一种方式进行打破或限制。就像比特币能对冲法币的滥发,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也是对这种大型科技行业巨头的信息垄断的一种对冲。虽然推进艰难,但这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正确方向。
:Farcaster 联创 Varun 曾在采访里说构建应用程序和社交真的非常非常困难,他们花了 20 个人一年的时间来构建 Warpcast,指望其他团队在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 Farcaster 的建设中,并且在没有用户的情况下百分之百投入,是不现实的。你在开发这个过程中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资金?
相关阅读:《专访 Farcaster 联创:探索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未来》
Haole:他们需要同时开发协议层,前端、后端和移动端,所以成本比较高。现在社区有 Neynar 提供后端 API,我的开发中心主要在移动端,投入时间相对不多,主要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前期每周大约投入 20-30 小时,现在比较少,大概 10 小时左右,持续快一年了。
资金上,我没有雇人,都是自己独立开发,主要支出是 Neynar 服务费,每个月 250 美元,加上服务器等杂费,整体月均成本控制在 300 美元以内,算是很便宜了。
:Supercast(另一款 Farcaster 协议前端应用)如今算是被收购了,创始人 Woj 也去 Farcaster 协议工作了,你觉得 Recaster 的未来会怎样?
Haole:现在 Farcaster DAU 太少,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很难养活 >2 人的全职团队。Supsercast 被收购算是很好的结局。
Recaster 比较另类,上边也讲了成本特别小,不需要融资,没有商业化的需求。我只对自己负责,只想先把它打磨成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只要 Farcaster 协议不死,它就会一直存在。
万一有一天 Recaster 被很多人喜欢,能有 1 - 2 万日活,我可能考虑全职开发。
:你如何理解 Farcaster 协议自己做客户端这种行为?
Haole:挺好的,我很认同。很多人说 Farcaster 团队没有区块链精神,不会做协议。但目前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协议,在于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到去中心化世界。偏中心化的实际主义在早期反而更好一些。不过 Farcaster 协议也足够开放了,对于大部分核心功能,我不需要官方许可,就能进行构建。
:你怎么看和 Warpcast 还有 Tako 这些 Farcaster 协议前端的竞争关系?
Haole:很难说有竞争,大家都很小,都在找自己的 PMF。任何一个在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探索的团队,都应该被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对抗的是 Web2 数据垄断平台, 我平时与 Tako 团队也有很多交流,大家互相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都坚持自己一个人,这个真的很了不起。
Haole:因为我成本小,目前也没考虑盈利,纯粹的想做点事情。真要组建团队,考虑挣钱,才有压力,更难坚持。
:你想过 Recaster 会失败吗?做不下去了会是因为什么?
Haole:只要 Farcaster 协议一直在,这个产品就会一直在,因为我的成本太小了。全年运维支出不足 5000 美元,Farcaster 官方给了 1 万刀的 Grants,在我不花钱的情况下,也足够继续维持两年。真要做不下去,只能说明 Farcaster 这个协议死了。
AI 浪潮下的开发者进化论
:你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 AI 对你的助力,你在这波 AI 浪潮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Haole:总有一天 AI 会取代程序员,现在它的开发能力、执行能力已经强过大部分人了。只能说,我比它更能理解现实中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产品经理的角色会强过执行落地的工程师角色?
Haole:或许未来 AI 可以主动发现需求,直接帮人实现,产品经理和落地的工程师都是一样的命运。
但有一点 AI 永远替代不了——真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但现实问题是除非线下见面,线上世界分不清哪些账号是真人。
:那你怎么看待 AI agent 和 Crypto 结合这件事,也有声音说以后社交媒体中 AI 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再结合 Crypto 的支付系统,它就会变得和真人一样。到时候那个虚拟世界就会很好玩,包括还有之前有听一些投资人说元宇宙会再次爆火。
Haole:我还是喜欢现实世界。就像《黑客帝国》里,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我会选择红色药丸。现实的道路有痛苦,不完美,但真实,能看到人活着的价值。
:有这样的温度对于做产品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Haole:对,尤其是当你有小孩之后,寒窗苦读数十载,出来之后不如 AI,这是个很可悲的事情,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那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Haole:我还没有想出答案,只是在一直在想,可能是人性的弱点,贪婪、恐惧、愤怒、悲痛,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同的光彩...
:期待以后你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答案。
独立开发者的生存哲学
:你在美国待了 10 年,开发者文化方面你觉得和中国会有什么不同吗?
Haole:有不少同学在创业,经常帮他们看看项目、把把关。中国工程师确实厉害,技术强还特别拼。国内团队用飞书搞远程协作效率贼高,比 Slack 强很多。不过国内创业更现实,大家聚在一起主要为了搞钱,有理想主义的人就少点。像最近冒头的 Deepseek 团队,算是挺有理想的,可能等大家钱都挣够了,才会追求点别的。
:三个周期下来,不同的开发生态对你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Haole:16、17 年刚进圈,刚开始信仰不够坚定,进圈退圈来回好几次,对开发生态印象不是特别深。DeFi Summer 是最兴奋的一年,很多项目都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区块链可以做这个 (虽然到最后发现都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这个周期的话,几乎没有兴奋点,币圈成了美元霸权的延伸了,成为美元的打工人。
:那你现在对区块链的信仰就只有对比特币的信仰。
Haole:让数据更开放,也是个信仰。
:有没有哪些独立开发者的经验可以跟区块链行业其他开发者同行分享?
Haole:严格来说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开发者,虽然形式上独立开发,但真正的独立开发应该是指全职且具备商业变现能力的模式。像我现在这样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适合作为范例。真正的独立开发必须找到 PMF,只有当你的产品能获得市场认可、用户愿意付费时,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独立。
但从现实收益角度看,想通过独立开发赚大钱,未必是最优选择。虽然存在成功案例,但乘以概率,整体上远不如加入大厂工作来得稳定可靠。
真想独立开发,成本一定要控制,不要盲目的去花钱,另外 marketing 的重要性大于写程序代码。真正好产品都需要时间打磨,一年,两年甚至五年,时间沉淀的价值是最好的护城河。
: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